9月16日,以“智匯宜春·鋰創未來”為主題的國家級大院大所新能源(鋰電)產業技術及高端人才進宜春活動暨2022宜春新能源(鋰電)產業技術創新發展高峰論壇舉行,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和業內精英齊聚宜春,共商產業創新發展大計。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文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元熙,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中國工程院院士段寧,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光以及中科院化學所、中科院過程所等12所科研院所和武漢大學、中南大學等36所高校專家學者,我市新能源(鋰電)企業代表出席活動。市委書記于秀明,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席宏,省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章國勇分別致辭。市領導李寧、方艷茹、徐云涌、龔法生等出席。
于秀明在致辭中說,宜春自古就是江西重鎮、江南明珠、江右樂土,向來是領文風之先、佛教之先、農耕文化之先、中藥業之先、中國革命之先的地方。這種引領風氣之先的精神氣概,是歷史傳承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宜春加快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精神源泉。
于秀明說,新能源是主賽道、大賽道、長賽道、上升賽道。近幾年來,宜春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堅定不移做強產業、主攻工業,依托含鋰瓷土礦資源優勢,著力招大引強,全力打造鋰電新能源首位產業,目前集聚了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贛鋒鋰業、江特電機、永興材料、明冠新材、金輝鋰業、恩捷新材料、紫宸科技、北京聯美、衡川隔膜、科陸電子、科力遠、格林美等一大批領軍企業,下一步還將有富臨精工、光大環保、欣旺達等30多家新能源企業陸續進駐,總體上已經形成貫通“鋰礦—鋰鹽—鋰材料—鋰電池—鋰應用—鋰回收”各環節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正朝著加速構建“全鏈條、全綠色、全球樣板”發展格局闊步邁進。
于秀明指出,科技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更是實現“換道超車”的“離合器”。宜春堅持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提出了建設開放創新強市目標,實施了人才強市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行揭榜掛帥制、科研經費包干制、科研信用承諾制,基本建立了科技創新的基礎性制度框架。特別是緊扣鋰電新能源產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大產業研發投入力度,加速壯大科技創新主體,加快構筑高端科研平臺,引領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萍紕撔逻@個“關鍵變量”,正日漸成為引領宜春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于秀明表示,隨著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的裂變發展,平臺、人才、技術等創新資源的需求隨之急劇增長。這次活動征集到101項技術需求,研發投入將達到10.8億元,急需大院大所平臺的技術支撐、院士專家團隊的加油助力、行業龍頭企業的強鏈補鏈。希望各大院大所、各位院士專家能夠將此次活動作為攜手共進、合作發展的重要平臺,強化與宜春及各大頭部企業合作,加快布局宜春、投資宜春,參與、支持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宜春將全力打造更舒心的創新環境、更貼心的人才環境,拿出真金白銀、真招實策支持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讓企業在宜春發展更順心、讓人才在宜春工作更安心。
現場還進行了2022年度宜春市“揭榜掛帥”項目、2022年度宜春市科技特派員代表、高層次人才與企業科技合作項目等三類科技合作項目簽約。
在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龔健雅作了《數字技術賦能產業發展》主旨報告。
蘇州大學能源學院院長、全國石油和化工高比能電池核心關鍵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晏成林作了《高比能寬溫區二次元電池新體系》主旨報告。
北京師范大學國家高層次人才李林教授作了《提高鋰電池安全性策略》主旨報告。
會前,與會專家學者還到宜春經開區,實地參觀江西金輝鋰業、宜春國軒、宜春時代、合眾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鋰電新能源企業,和企業負責人交流,認真了解我市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和企業技術創新成果。
以上內容轉自宜春日報社。